从烧钱到印钞,14家中国Biotech盈利秘诀
日期:2025-04-02 17:12:30 / 人气:7
"out"交易金额与事件数创新高。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,2024年,中国创新药领域共发生76笔License out交易,是同期License in交易(26笔)的3倍。从交易金额看,2024年1-10月License out交易首付款约31.6亿美元,总金额高达511亿美元,远超2023年全年。License out、NewCo、并购等BD方式,助力中国Biotech生态良性发展。
在临床端,中国创新药全球快速孵化与上市。医药魔方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中国企业研发活跃状态创新药累计达3575个,跃居全球首位。此外,2024年底全球共923款创新药首次获批,其中中国首发的创新药,从2015年仅占全球4%,到2024年已近38%。

临床进展与资本交易,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端。中国Biotech愈发走向商业化与全球化,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创新药模式,正在中国得到验证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5年3月27日,神州细胞、复宏汉霖(重复提及删除一项)、艾力斯、特宝生物、云顶新耀、信达生物、上海谊众、百利天恒、和铂医药、康宁杰瑞、东曜药业、三生国健、和黄药业、和誉医药等14家Biotech实现盈利;君实生物、迪哲医药、泽璟制药、荣昌生物等企业则通过开源节流、提高能效,大幅收窄亏损。
2024年盈利Biotech名单(排名不分先后,时间截至3月27日)
这些盈利的Biotech,成立时间多超10年。相较于近几年成立的初创Biotech,它们完整经历了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,见证了中国创新药发展。此外,2018年港股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制度改革与科创板建立,推动了一波Biotech的迅猛发展。这些Biotech也乘着资本东风,在2018年及之后纷纷上市。在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下,中国创新药的未来,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。中国Biotech如璀璨新星,在医药领域绽放光芒。
产品为王,利润飙升
在盈利原因中,“产品”是关键词。14家企业中,7家靠产品盈利;另有4家,盈利原因含产品。主要靠BD盈利的3家,也是其产品技术获大药企和MNC认可,只是产品未进入商业化阶段。
其中,神州细胞和艾力斯的业绩尤为引人注目。
神州细胞2024年营收25.13亿元,同比增长33.13%;营业利润5.68亿元,同比增长8829.33%;净利润1.12亿元,实现扭亏。营收上升主要因核心产品安佳因销售稳定,其他产品收入增加。安佳因是我国首个国产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,2023年销售额约17.8亿元,同比增幅超77%,市场占有率第一。2024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。
艾力斯业绩表现同样惊人。2024年总营收35.58亿元,同比增长76.29%;净利润14.24亿元,同比增长121.08%。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销售收入高达35.06亿元,占总营收98.54%。伏美替尼是国产第二款三代EGFR-TKI,用于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,2021年3月开始商业化。短短四年,艾力斯营收狂飙6300倍。
但拥有拳头产品并非企业立足的唯一依靠。以艾力斯为例,国内上市的EGFR-TKI药物近10款,竞争激烈。此外,第三代EGFR-TKI存在耐药问题,不少企业已在研发第四代。为平衡风险,Biotech常建立多条不同靶点、适应症的管线,梯度推进。神州细胞就同时布局了肿瘤、自免、疫苗三大产品矩阵。
医药领域还有“前三定律”,即同靶点、疗效接近、价格接近的新药,第一款占70%份额,第二款占20%,其余争抢剩下的10%。尽管说法起源于三十多年前,但今天仍适用。以PD-(L)1抑制剂为例,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为360亿美元,K药、O药和T药三款占据了91%。但随着PD-(L)1抑制剂市场成熟及双抗、多抗兴起,其头部效应在逐渐削弱。
因此,后入局者需在靶点、适应症、CMC工艺、头对头临床试验、商业化价格方面实现优化或创新,才更易弯道超车。
BD制胜,盈利新途径
2024年,诸多中国Biotech将BD作为重要收入渠道,实现短期商业闭环,推进核心管线研发。交易药物类型聚焦抗体及偶联药物、CGT药物等。76项License out交易中,半数(38项)为抗体及偶联药物交易,CGT领域占5项。其中,双抗、ADC药物为主,双抗药物相关交易9项,ADC药物相关交易14项。
磐霖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李宇辉指出,尽管CGT领域现阶段不如抗体及偶联药物火热,发展阶段晚于抗体和ADC,但CGT仍是磐霖看好的投资领域。技术和产品做得好,BD则水到渠成;一味迎合大药企口味,反而有风险。
中国Biotech主流商业模式,正从“管线引入+商业化”到“自主研发+对外授权”加速发展,BD已成为求存乃至盈利的重要途径。百利天恒、和铂医药、和誉医药等均在2024年靠BD盈利,康宁杰瑞、和黄医药的盈利原因也包含BD。
以“BD狂人”和铂医药为例,2024年溢利730万元至2200万元,经营现金净流入2.2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其可持续盈利能力由以下因素驱动:与全球制药公司及领先生物技术公司保持战略合作关系,独特业务模式加速增长;收入经常性部分不断增长,包括基于平台的研究收入及合作伙伴的里程碑付款;有效的成本控制及高效运营管理。
和铂医药近年已达成45次合作,其中与海外药企合作27次,涉及阿斯利康、辉瑞和艾伯维3家MNC。自2022年以来,和铂医药已达成超10起对外授权合作,已知累计合作总额近千亿人民币。
今年,和铂医药已拿下两项大单:1月与科伦博泰共同宣布,就HBM9378/SKB378与Windward Bio达成NewCo合作,总额约9.7亿美元;3月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,总额高达45.7
作者:杏鑫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2025全球化妆品原料创新趋势:技...04-02
- 从烧钱到印钞,14家中国Biotech...04-02
- 天价哪吒2联名卡牌背后的算法与媒...04-02
- Cal AI:用AI大模型精准计算...04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