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极简主义”到“土味复古”:美妆包装设计的轮回与突围
日期:2025-04-22 16:46:05 / 人气:13
近年来,美妆行业的包装设计正经历一场从“冷淡极简”到“张扬复古”的集体转向。品牌们纷纷抛弃千篇一律的无衬线字体和低饱和度色调,转而拥抱粗体字、高饱和色彩甚至“老土”的复古元素。这一趋势背后,既是消费者审美疲劳的反弹,也是品牌在饱和市场中争夺注意力的生存策略。然而,当越来越多的品牌扎堆“复古土味”,新的同质化危机已然浮现。
一、极简主义的衰落:从“高级感”到“无趣”
1. 2010年代:极简风潮的统治
代表品牌:The Ordinary(性冷淡实验室风格)、Glossier(马卡龙色+无衬线字体)、Aesop(统一棕色瓶身+极简标签)。

设计逻辑:迎合“少即是多”的消费心理,强调“纯净”“专业”“无添加”的品牌叙事,适合社交媒体时代的扁平化视觉传播。
2. 极简主义的困境:消费者开始“脸盲”
同质化严重:当所有品牌都采用相似的字体(如Helvetica)、相似的配色(如莫兰迪色系),消费者难以区分。
缺乏情感联结:极简设计往往显得“高冷”,难以传递品牌的个性与温度,Z世代更渴望“有故事”的产品。
案例:
奢侈品牌如Burberry、Saint Laurent曾简化logo引发争议,消费者抱怨“失去品牌灵魂”。
护肤品牌Dieux创始人夏洛特·帕勒米诺直言:“极简主义已成为安全但无聊的选择。”
二、“土味复古”崛起:为什么品牌争相“变土”?
1. 视觉突围:在信息过载中抢夺注意力
TikTok效应:短视频平台需要“3秒抓眼球”的设计,高对比度、粗体字、夸张造型更易被记住。
案例:痘痘贴品牌Starface的亮黄色星星包装,在TikTok上病毒式传播。
线下货架竞争:丝芙兰、屈臣氏等渠道中,鲜艳包装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拿起。
2. 情感共鸣:复古设计触发“怀旧经济”
千禧一代的童年回忆:泡泡糖色、卡通字体、90年代广告风格(如Cooper Black字体)引发情感联结。
案例:护发品牌Gisou的蜂蜜罐造型,让人联想到“妈妈梳妆台上的老式发油”。
反精致化趋势:后疫情时代,消费者更青睐“不完美但真实”的品牌形象。
3. 阿尔法世代的审美偏好
Gen Alpha(2010年后出生):喜欢彩虹色、卡通化设计,追求“好玩>高级”。
案例:青少年护肤品牌Bubble和Yawn,包装像糖果或玩具,而非传统护肤品。
三、新趋势的隐忧:从“极简同质化”到“复古同质化”
尽管“土味复古”风潮帮助品牌短期突围,但过度跟风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视觉疲劳:
粗体字泛滥:越来越多品牌使用加粗无衬线字体(如Olaplex升级后的logo),差异化减弱。
彩虹色内卷:高饱和色调从“吸睛”变为“刺眼”,消费者开始审美疲劳。
叙事空洞:部分品牌仅追求视觉冲击,却未将设计语言与品牌故事结合。
设计师警告:
Universal Favourite创意总监阿里·奥兹登:“2025年,每个品牌都想做最特别的那个,但真正的差异化在于‘反套路’。”
前Glossier设计总监海伦·斯蒂德:“包装设计不是比谁更夸张,而是能否传递品牌的核心信息。”
四、未来方向:如何避免“土味陷阱”?
1. 定制化设计,而非跟风
案例:
Dieux定制Perpetua字体(灵感来自圣经印刷),强化“众神”品牌叙事。
Gisou的logo融入蜂蜜滴落曲线,视觉与产品成分挂钩。
2. 平衡“吸睛”与“耐看”
短期:用大胆色彩或造型吸引初次购买。
长期:通过细节设计(如材质、纹理)提升复购时的“精致感”。
3. 构建完整的品牌视觉宇宙
案例:Starface不仅设计“大黄”笑脸图标,还通过周边商品、社交媒体内容强化品牌人格。
结论:美妆包装的终极竞争是“叙事能力”
从极简到复古,表面是审美的轮回,实则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进化。成功的包装设计不在于“极简”或“土味”,而在于能否用视觉语言讲好品牌故事。当行业集体转向“大字报”风格时,下一个机会或许属于那些能平衡“差异化”与“品牌本质”的玩家。
正如海伦·斯蒂德所言:
“包装设计的胜负,不取决于字体是否够大、颜色是否够亮,而是消费者是否愿意把它放在梳妆台上,每天与之相处。”
作者:杏鑫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:摔倒不是终点...04-22
- 香氛赛道“不香了”?国货品牌闭...04-22
- 从“极简主义”到“土味复古”:...04-22
- LP催促下的投资困境:VC/PE...04-22